随着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空气干燥,身边咳嗽、咽痛、鼻塞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患者也容易出现急性加重。面对这类“秋冬常客”,普通人该如何科学应对?近日,记者专访临夏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喇永宁,为大家梳理出一份可落地、易执行的“呼吸道健康守护攻略”。
喇永宁特别指出,预防呼吸道疾病,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筑起两道“健康防线”:一是增强自身免疫力,二是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他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给出了详细建议:
一、保暖为先:护好呼吸道第一道防线
“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喇永宁建议,群众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和围巾,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同时,室内应保持适宜温度(建议20—22℃),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二、卫生为要:切断病毒传播路径
手卫生是预防的“重中之重”。喇永宁提醒,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勤洗手,每次不少于20秒,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肘妥善遮挡。此外,定期对手机、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清洁消毒,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三、营养为基:合理膳食增强抵抗力
在饮食上,喇永宁建议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豆制品)和维生素C(如柑橘、猕猴桃)的食物,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同时,应保证每日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的刺激,保持呼吸道湿润。
四、作息为本:避免劳累透支免疫力
“熬夜和过度疲劳会严重削弱免疫系统。”喇永宁呼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免疫增强剂”。一旦出现疲劳、咽干等早期症状,更应立即休息,为身体创造战胜疾病的有利条件。
五、运动为助:适度锻炼强体质
关于运动,建议可选择室内活动,或在天气晴好时进行户外锻炼,但应避开雾霾天气。他推荐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后需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防止着凉。
六、疫苗为盾:主动预防建立免疫屏障
对于流感而言,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喇永宁建议高风险人群(如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在每年9—10月优先接种流感疫苗,以建立有效的免疫保护。
【特别提醒】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生活中应保持警觉: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切勿自行用药,应第一时间佩戴口罩并及早就医,同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和接触史。如果与流感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临夏融媒记者 马进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