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推广 热搜: 2024  2025  博览会  医疗  养生  北京  口腔  医疗器械  公司  2026 

宁国医共体建设调研:让乡村成为青春“播种者”的成长沃土

   2025-11-03 2630
核心提示: 安徽省宁国市地处皖东南,背靠黄山。全市山脉遍布,河流密集,乡镇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星罗棋布的山川河流带来美好自然

安徽省宁国市地处皖东南,背靠黄山。全市山脉遍布,河流密集,乡镇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星罗棋布的山川河流带来美好自然生态的同时,也给乡村居民获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造成空间上的阻碍。为了让百姓能够接受到更好的医疗和健康服务,宁国市因地制宜,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市级医院为龙头,带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愿,让青春“播种者”在广阔的乡村大地成长成才。

“乡聘村用”,大学生下沉当村医

“您现在血压是134/79(毫米汞柱),还好呢,血糖也不高,保持得挺好,还按我之前给您的方案用药就可以了。”在宁墩镇南阳村卫生室,全科医生程方在给一位前来复诊的当地村民量过血压、测过血糖后,叮嘱老人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程方,来宁墩中心卫生院工作已经6年了。她每周有两天时间在南阳村卫生室出诊,每次能看三四十个病人。“科班”出身的她,和同事们一道,让当地村民不再因一些常见病而跋山涉水去远处就医。

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然后定期到村卫生室出诊,这是宁国市医共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

“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没有个体村医了,农村的卫生服务都是由村卫生室年轻的大学生村医来提供。”据宁墩中心卫生院(宁国市人民医院宁墩分院)院长许道辉介绍,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宁国市人民医院乡镇分院(即各乡镇卫生院)逐步将原来由个体卫生室通过购买服务承担的村级公卫服务收回,改由乡镇分院联合培养的大学生村医统一提供服务。这些大学生村医经过总院(宁国市人民医院或宁国市中医院)的系统培训和分院的实践帮带,逐步成长为适应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全科医生。这一转变实现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落实村医“乡聘村用” 政策,为大学生村医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合理的薪酬待遇,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村级公卫服务的可持续性。

“这里村民很朴实,看好病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我喜欢这个地方。”程方微笑着说。

朴实的村民能够让程方医生获得职业幸福感,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合理的待遇和保障无疑是基层医生更愿意留下来的“硬条件”。

“市人民医院每年都会为乡村基层医生举办很多次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同时大学生村医的编制问题、养老问题也正在进一步解决和完善。”许道辉说,除了基础报酬外,这些服务乡村的医生在与村民完成健康签约后,提供健康服务还会有收入。随着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他们个人的待遇也越来越好。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守护村民健康的“战斗小分队”

与程方一起为南阳村村民提供健康服务的还有另一位全科医生施继峰,以及执业护士何楠、公卫医生陶娜。他们4人组成了以陶娜为团队长的南阳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健康服务、疾病救治中团结协作,共同“战斗”。

今年年初,南阳村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老人受伤倒地。正在开展入户工作的南阳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几名医护人员迅速奔至伤者身旁,分工协作,一边对伤者伤势进行检查和处理,一边通知卫生院当班医生备好清创包准备接诊,并及时向卫生院领导汇报情况,随即将伤者紧急送到医院救治。

这是宁国市医共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平日里,他们登门入户,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提供健康服务;紧急事件发生时,他们就会立即伸出援手,用专业和团队的力量,守护一方平安。

据宁国市医共体牵头医院之一——宁国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凌峰介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公卫人员、村医等多类人员组成,医共体牵头医院相关医疗专家负责提供医疗服务指导和技术保障。团队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专门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精准、全面的签约服务。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共同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疾病诊治、健康体检、预防保健等一站式健康服务。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提供常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定期上门巡诊,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凌峰介绍,团队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健康管理微信群、使用移动医疗设备等,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互动,及时解答居民的健康疑问,提高居民对健康管理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服务模式得到村民的肯定。

“老人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我们在外务工,没办法带父母定期去体检,现在家庭医生检查得特别全面,我们在外面也能安心。”在宁墩镇双川村,李大爷的儿子向经常上门提供健康服务的双川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表达了感谢之情。

“宁国解法”,探索基层医疗破困之策

“看不好病、留不住人”是我国乡村基层医院普遍面临的困境,乡村居民看个头痛脑热常常需要舍近求远。

“看不好病”反映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留不住人”则体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不强。为破解这一难题,宁国市创造性地提出“宁国解法”——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统领,系统推进“强基层”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最大限度让村民看病不出村、医生留下不急着走。

宁国市是个县级市,现有医疗机构246家,其中核心医疗力量是2家市(县)级公立医院,即宁国市人民医院和宁国市中医院。2019年,宁国市全面实施“两包三单六贯通”为建设路径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上述两家公立医院牵头成立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人财物”统一管理,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

据宁国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金慧兰介绍,为了让村民选择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牵头医院每月组织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眼科、康复科等临床医师到各乡、村开展义诊服务,通过AI智能电话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引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同时,宁国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统筹使用包干的基本医保资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上下功夫,拿出部分资金,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慢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基本用药免费,有效提升患慢病的村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依从性,降低群众负担。对病情较重患者,则通过会诊转诊中心适时远程会诊指导诊疗方案,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

据了解,目前,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对基层全面开放共享,宁国市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平均配备185个品种,乡镇与医共体牵头医院药品品规重合度达70.2%。同时,医共体完成港口、甲路、中溪、仙霞四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和方塘乡的农村急救点的设置,与医共体牵头医院急救中心形成县域急救网络,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已经形成。

宁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实现人才留得住,医共体推进规范化保障机制,建立“县管乡用”动态调整机制和“合理流动”双向互通机制,打破“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壁垒,实现有条件流动,保障医共体内部骨干人才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在医共体建设中,宁国市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凌峰认为,这有效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统筹与管理能力,改变了以往村卫生室各自为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提升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为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专家表示,村卫生室的根本使命,是确保广大村民,特别是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能在家门口方便地获得慢性病用药指导、基本医疗服务与贴心的健康管理。这种“可感、可及、可信”的守护,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效益,更是无法替代的社会信任与民心凝聚。宁国市在“大学生村医”培养上的探索令人振奋。对于这些青春的“播种者”,除了有竞争力的待遇,更需要构建一个包含职业荣誉感、持续学习机会、清晰晋升通道以及前辈“传帮带”在内的综合性激励体系,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住、成长好”。(朱国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