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门诊接诊了不少因胃部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旭峰介绍,胃肠道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入秋后天气转凉,低温刺激会促进胃酸分泌,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若不注意腹部保暖,容易引起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秋季是养脾胃的黄金季节。建议大家入秋后顺应时节特点和人的生理规律,及时调整生活习惯,让胃部得到充分休整,从而预防胃肠疾病发生。
护好腹部。建议大家外出执行任务时备足衣物,并根据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夜晚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若因受凉感到胃部不适,可热敷腹部,以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进而缓解症状。
饮食温和。秋季饮食应遵循“补而不燥、搭配均衡、易于消化”的原则。战友们在秋季可适当多吃山药、南瓜、小米、红枣、莲藕、牛羊肉等食物,可以起到暖胃健脾的作用;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冰镇饮料,以免刺激胃肠。此外,胃液分泌有一定的规律。若在胃酸分泌高峰时段,没有食物中和,可能会侵蚀胃黏膜,引发胃溃疡等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养成按时进餐的习惯。
作息规律。长期睡眠不足和疲劳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减弱,增加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大家尽量规律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情绪稳定。当情绪发生较大波动时,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可能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应激性胃部不适等症状。建议大家尽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进行调节。
容易胃部不适的人群除注意生活调理外,还可通过按摩以下穴位,缓解不适症状。
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将双掌掌心叠放在神阙穴,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下,可以起到调和脾胃、理气消滞的作用。
承满穴。承满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向上5寸、前中线平移2寸处。当出现胃痛症状时,可用食指按压承满穴3~5分钟,以有微微酸痛感为宜。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在穴位处轻揉,可治疗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反胃等症状。
关门穴。关门穴位于脐上3寸、前中线平移2寸处。用食指按压关门穴,可辅助治疗腹胀、腹泻和胃肠虚弱症。建议每次按压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方4指宽处。每天用拇指按压此穴5~10分钟,每分钟15~20次,能起到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当出现胃痛、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时,也可按压足三里穴。
需要提醒的是,若胃部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剧烈疼痛、便血、消瘦、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既往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还要遵从医嘱定期复查,防止胃病复发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