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毒 耐受性好
局晚期鼻咽癌有了更优治疗方案
记者 叶青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团队牵头,联合全国13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鼻咽癌临床研究新成果,刊发于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该研究针对局晚期鼻咽癌治疗,首次通过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确立了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的新方案,为局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耐受性好”的治疗选择。
据悉,该研究成果入选了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的最新突破摘要,并被评为最佳研究。目前,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新方案已被纳入2025年中国肿瘤学会鼻咽癌治疗指南(1A类推荐),未来有望纳入国际指南。
传统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局限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该病常见症状有回吸涕血、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和颈部包块,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发展到局晚期阶段。
“传统的治疗方案依照鼻咽癌的临床分期而定,早期鼻咽癌可以通过单纯放疗治愈,中晚期鼻咽癌需要放化疗联合,而晚期鼻咽癌则以化疗等内科治疗为主。”马骏介绍,近20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被逐步纳入鼻咽癌的治疗方案。
然而,传统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局限。顺铂化疗易引发消化道毒性、血液学毒性等,具体表现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放疗则易导致放射性黏膜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干症等副作用。即便传统放化疗已采用包含6个疗程大剂量顺铂的较高治疗强度的方案,仍有约3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基于顺铂的同期放化疗是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基础手段。然而,顺铂的使用会引发明显的消化道毒性与血液学毒性,如使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症状。当顺铂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时,还可能诱发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并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这些副作用往往使患者难以坚持完成整个疗程,影响治疗连续性与整体疗效。”马骏指出,同期顺铂化疗还可能带来严重的晚期后遗症,包括听力损伤和肾损伤,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顺铂的高毒性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策略巧妙平衡疗效与毒性
PD-1抑制剂是免疫疗法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药物类型之一。马骏团队已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在放化疗基础上,使用PD-1抑制剂可有效提高生存率。然而该疗法所引起的毒性事件也相应地增加。
“为了平衡疗效、安全性、患者的耐受性与生活质量,考虑到PD-1抑制剂可有效提高生存,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在联合PD-1抑制剂的基础上豁免同期顺铂化疗,以制定适用于鼻咽癌高危人群的‘高效低毒、耐受优质’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说。
为此,马骏团队前期通过一项Ⅱ期单臂PLATINUM研究,初步探索了“全疗程免疫、同期去顺铂”的治疗策略,发现该策略可使局晚期鼻咽癌患者3年无失败生存率达到88.5%,同时显著减轻治疗毒性。
基于此,研究团队牵头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试验,共纳入532例T4N1M0或T1-4N2-3M0分期的局晚期鼻咽癌患者。标准治疗组接受“诱导—同期—辅助”全疗程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GP方案诱导化疗与同期顺铂放化疗;豁免同期顺铂组则在标准治疗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去除同期顺铂。
经过37个月的中位随访,研究发现豁免同期顺铂组的3年无失败生存率为88.3%,而标准治疗组为87.6%,达到了疗效上的非劣效。所有分级呕吐发生率在豁免同期顺铂组为26.2%,标准治疗组为58.9%,显著下降了33.6%,达到了安全性上的优效。此外,两组在总生存期、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上均无显著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豁免同期顺铂组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3%,低于标准治疗组的63.6%,两组均未报告治疗相关死亡。基于患者报告的结果显示,豁免同期顺铂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具有显著更优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为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新方案的建立提供了关键依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徐聘告诉记者,此研究依托特瑞普利单抗,创新性设计了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的新方案,为局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兼具高疗效与低毒性的全新治疗选择,有望重塑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